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治理区林草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土壤结构稳定性及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土壤结构改善,植被重建,土壤碳库的维持与提高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治理示范区5种常见林草植被(金银花、火龙果、花椒、荒草地和原生灌木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湿筛法对土壤团聚体粒径进行分组,对比分析5种林草植被模式下0—40 cm土层垂直剖面各土层土壤中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0—40 cm土层垂直剖面中,5种林草植被的土壤团聚体在>5,2~5,0.25~2,<0.25 mm 4个粒级中的分布特征,金银花地分别为31.89%,32.85%,28.48%,6.78%;火龙果地为19.11%,32.68%,37.72%,8.49%;花椒地为10.42%,18.39%,57.90%,13.29%;草地为40.38%,20.68%,30.34%,8.61%;原生灌木林为47.04%,17.80%,30.25%,4.91%.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含量表现为原生灌木林地(95.09%)>金银花地(93.22%)>火龙果地(91.51%)>荒草地(91.39%)>花椒地(86.71%).5种林草植被均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主;其中,原生灌木林地大团聚体(>0.25 mm)含量最高,花椒地最低.在整个土壤剖面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MWD和GMD均以原生灌木林地较高,说明二者土壤结构较好,稳定性较强.在0—40 cm土层剖面中,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现出表层富集现象;团聚体有机碳以<0.25 mm粒级含量最高,>5 mm粒级最低.总体而言,原生灌木林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好,原生灌木林地在各层土壤中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
推荐文章
土地利用对石漠化地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及保护的影响
大团聚体保护性碳
土地利用方式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
石漠化地区林草复合治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可蚀性的影响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可蚀性
林草配置模式
石漠化治理
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
植被恢复
有机碳
全氮
平均重量直径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喀斯特
石漠化
土壤有机碳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喀斯特石漠化区林草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林草植被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稳定性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9-256
页数 8页 分类号 S714.2
字数 76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9.06.03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1)
共引文献  (722)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2(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3(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4(2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7(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9(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喀斯特石漠化
林草植被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稳定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