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天津医药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与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伴卵圆孔未闭(PFO)的隐源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49例伴PFO的隐源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24例)和利伐沙班组(25例),前者接受经皮PFO封堵术;后者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0 mg/d).观察主要终点事件为再发非致死性的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或致死性的脑卒中、早期死亡(放置器械后30 d或随机分组后45 d内)及次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周围血管栓塞、新发生的心律失常(如房颤)、心肌梗死及出血等.结果 2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0.5)年,随访期间利伐沙班组和介入治疗组的失访率分别为8.3%(2/25)和16.6%(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再发非致死性的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1例,利伐沙班组3例,2组均未出现致死性脑卒中及早期死亡.介入治疗组和利伐沙班组无主要疗效终点事件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新发房颤1例,房性早搏合并短阵房速者2例,但手术后24 h内均自发恢复为窦性心律;未出现心血管原因死亡、周围血管栓塞、心肌梗死及出血等事件.介入治疗组与利伐沙班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7%(4/24)、44%(11/25),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各时点NIHSS评分和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介入封堵治疗较利伐沙班治疗可更有效改善伴PFO的隐源性卒中患者的预后.
推荐文章
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卵圆孔未闭
隐源性卒中
反常栓塞
治疗
介入封堵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短期疗效
卵圆孔未闭
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封堵术
抗血小板药物
短期疗效
生活质量
卵圆孔未闭相关隐源性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
卵圆孔未闭
隐源性卒中
抗凝
抗血小板
PFO封堵
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卵圆孔未闭
隐源性卒中
超声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介入治疗与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伴卵圆孔未闭的隐源性卒中患者长期疗效的比较
来源期刊 天津医药 学科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卒中 利伐沙班 预后 隐源性 介入治疗
年,卷(期) 2019,(8)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7-85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5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58/2018137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强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 31 92 5.0 8.0
2 马卫军 天津市胸科医院影像科 17 37 3.0 5.0
3 关欣 天津市胸科医院超声科 34 170 7.0 11.0
4 赵文娟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 20 125 6.0 10.0
5 高春林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 4 53 2.0 4.0
6 张炜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 11 26 3.0 4.0
7 白云鹏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 11 12 2.0 3.0
8 刘菁菁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 2 3 1.0 1.0
9 王昱 天津市环湖医院超声科 6 19 2.0 4.0
10 杨士娟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卵圆孔,未闭
卒中
利伐沙班
预后
隐源性
介入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医药
月刊
0253-9896
12-1116/R
大16开
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6号D座《天津医药》编辑部
195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55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41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