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贺兰山构造带及邻区的构造属性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确定该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事件及隆升过程是了解这一重要陆内变形带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不整合面分析法和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综合分析探讨了贺兰山构造带及邻区中新生代的构造事件及其构造演化过程.通过对该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本次在中-新生代地层中由底到顶识别出6个不同类型的不整合面,它们分别是:(1)T2-3/P平行不整合面;(2) J/AnJ角度不整合面-微角度不整合面;(3) K1/AnK1高角度不整合面;(4) E3q/AnE3;(5) N1/AnN1;(6) Q/AnQ.在T3d3、J2y和K1变形前锋,可见与逆冲-褶皱造山带相关的同构造沉积生长地层,其在形态上表现为超覆、削截,在黄草滩等地局部与倒转背斜相伴生.这些不整合和生长地层是构造活动的直接证据.本次研究对采自该地区的12件样品分别进行了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测年及热史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裂变径迹年龄主要分布在4个区间,对应地质时代分别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168~159Ma)、早白垩世末(139 ~91Ma)、晚白垩世末(79~66Ma)、始新世(59~50Ma),反映出该地区在这4个时期发生了明显的冷却抬升事件,且这4期构造事件与野外观察到的地质特征有很好的地质响应.同时,热史模拟表明该地区整体上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末-始新世3期快速隆升事件.综合研究表明,该地区主体逆冲褶皱的时间是从中侏罗世开始,早白垩世末构造运动最强烈,新生代又有所活动.
推荐文章
塔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成矿作用关系——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磷灰石裂变径迹
构造隆升
构造演化
砂岩型铀成矿作用
贺兰山构造带构造—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
不整合面
构造层
构造—地层层序
构造演化
贺兰山构造带
鲁西南地区新生代盆山耦合作用的裂变径迹证据
鲁西南
新生代
盆山耦合
裂变径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贺兰山构造带及邻区中-新生代构造事件:来自不整合面和裂变径迹的约束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构造事件 贺兰山构造带 中新生代 不整合面 裂变径迹 热史模拟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1-1142
页数 22页 分类号 P542|P597.3
字数 199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8654/1000-0569/2019.04.1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24)
共引文献  (1468)
参考文献  (6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5(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6(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19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1)
1998(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8)
19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01(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2(6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9)
2003(7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8)
2004(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3)
2005(7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2)
2006(92)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85)
2007(56)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8(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0(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4(1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5(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6(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7(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构造事件
贺兰山构造带
中新生代
不整合面
裂变径迹
热史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