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单株藻为对象的纯培养抑藻测试体系被广泛用于化感抑藻活性物质筛选和作用机理研究,但自然水体中藻类常常相伴而生并相互作用,共存藻类对化感物质抑藻效果的影尚不清楚.为探讨藻类共存状态下对化感物质的响应,选择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的典型化感抑藻物质焦酚,以有害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经济绿藻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为受试藻,同时设置混合共培养体系和纯培养体系,比较焦酚对不同培养体系中两株藻的影响.结果显示,纯培养和共培养体系中,焦酚对铜绿微囊藻细胞增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6.82%和93.18%,而对雨生红球藻细胞增长的抑制率显著降低,分别为29.39%和45.40%.焦酚处理的纯培养和共培养体系中铜绿微囊藻胞外藻毒素质量浓度分别为3.23、2.00μg·L?1,雨生红球藻单个细胞内虾青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82、1.21 pg·cell?1.与纯培养相比,共培养体系中焦酚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减弱,微囊藻毒素释放量显著降低(P<0.05),而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P<0.05),单个细胞内虾青素积累量最大(P<0.05),表明两者共存减弱了焦酚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应,却增强了焦酚对雨生红球藻的影响.这些结果初步说明共存藻类会影响化感物质对目标藻株的抑制效应,在后续化感抑藻作用研究中,充分考虑藻类所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将有助于深入揭示水生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生态机制,明确化感作用和化感物质的生态学价值.
推荐文章
萘、菲和芘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铜绿微囊藻
多环芳烃
比生长速率
光合作用
叶绿素 a
光合速率
光、温限制后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超补偿生长与竞争效应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
超补偿效应
竞争效应
蓝藻爆发
氮补充对氮饥饿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铜绿微囊藻
氮饥饿
氮补充
光合色素
可溶性蛋白
叶绿素荧光参数
碱度水平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和竞争的影响
碱度
铜绿微囊藻
四尾栅藻
生长
竞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焦酚对共培养铜绿微囊藻和雨生红球藻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共存藻类 焦酚 微囊藻毒素 虾青素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75-1182
页数 8页 分类号 X171.5
字数 67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9.06.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静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19 56 4.0 7.0
2 高云霓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20 33 3.0 5.0
3 李晨露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4 5 1.0 2.0
4 张方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5 0 0.0 0.0
5 武静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4 0 0.0 0.0
6 付琴琴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1)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13)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1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共存藻类
焦酚
微囊藻毒素
虾青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