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碳(C)、氮(N)、磷(P)分配格局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红壤侵蚀区的植被恢复措施及生态治理模式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江西省泰和县红壤严重退化地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马尾松纯林、湿地松纯林、木荷纯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木混交林)以及湿地松木荷混交林(湿木混交林)5种植被恢复模式0—20,20—40 cm土层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C、N、P分配格局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40 cm不同粒径团聚体分别占总重56.34%(>2 mm),30.01%(0.25~2 mm),7.14%(0.053~0.25 mm),6.54%(<0.053 mm),各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马木混交林>2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恢复模式(p<0.05);(2)各植被恢复模式土壤C、N、P含量以马木混交林及湿地松纯林较高,水稳性团聚体C、N、P的含量总体随着粒径减小呈升高的趋势,以较小粒级养分含量较高,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层间C、N含量差异显著,P无显著差异,C:N、C:P及N:P存在显著差异(p<0.05);粒径间C:N、C:P及N:P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团聚体C、N与C:N、C:P、N:P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N:P值较高且P与N:P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3)土壤C、N与土壤团聚体C、N含量显著相关(p<0.05),土壤团聚体C、N与土壤容重及含水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养分的改善作用主要集中于表层土壤;土壤团聚体养分对土壤养分状况具有指示作用,且土壤团聚体养分保持能力与土壤物理性质有关;研究区植被生长限制因素以P限制为主且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受P限制作用更严重;马木混交林较其它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质量和结构提升均具有显著作用.
推荐文章
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分布的影响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植被恢复
退化红壤
亚热带侵蚀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化学计量特征
化学计量特征
团聚体养分
植被恢复
侵蚀红壤
红壤区林地浅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植被类型
浅沟
红壤区
滇中退化山地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碳氮磷储量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养分
土壤化学计量学
植被恢复
退化山地
滇中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团聚体及化学计量特征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退化红壤 植被恢复 水稳性团聚体 碳氮磷 生态化学计量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7-195,320
页数 10页 分类号 S714.6|S152.4
字数 104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9.04.02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5)
共引文献  (382)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3(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4(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5(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6(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7(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5)
200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0(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1)
2011(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2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3(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4(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5(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1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退化红壤
植被恢复
水稳性团聚体
碳氮磷
生态化学计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