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坏死肠道切除及肠道造瘘术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及对患儿炎症、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0月接受治疗的8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且出现腹膜炎或内科保守治疗病情加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行新生儿剖腹探查、坏死肠道切除及肠道造口术治疗,术后转入新生儿科呼吸机辅助呼吸、抗生素抗感染及静脉高营养等支持治疗.观察82例患儿的疾病转归情况,比较患儿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等炎症因子和体液免疫指标(IgG、IgA)水平的差异;同时选取60例健康新生儿,比较患儿术后与健康新生儿炎症因子和体液免疫指标水平.随访至术后6个月,观察近期与远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2例患儿中,单纯肠穿孔修补术+腹腔冲洗引流术28例,肠切除肠吻合术+腹腔冲洗引流术21例(术后死亡1例),肠外置或切除坏死肠管后行肠造瘘26例(术后死亡13例),病情危重仅能行腹腔冲洗引流术7例(术后患儿均死亡).术后因病情危重,家属签字放弃治疗21例,回访均死亡.主要原因为严重肠坏死及肠穿孔导致严重腹腔感染,进而出现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余61例患儿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8~15 d,平均(10.35±2.04)d.手术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炎症因子指标显著升高,体液免疫因子水平较低,术后1~7 d,IL-6、PCT水平逐渐降低,而IgG、IgA水平出现回升态势,至出院前1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IL-6、PCT水平较手术前显著降低,IgG、IgA水平较手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前1天,患儿的IL-6、PCT、IgG和IgA水平与正常新生儿相当,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全组患儿术后未见近期不良反应发生,胃肠道功能均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也均未发生肠狭窄或肠粘连所致的肠梗阻情况.结论:坏死肠道切除及肠道造瘘术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且出现腹膜炎或内科保守治疗病情加重患儿的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成功患者的预后较好,可能与术后炎症和体液免疫因子的恢复较快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