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材料工程       
摘要:
采用内部短路方式对多壁碳纳米管负极进行不同程度的预嵌锂处理,预嵌锂时间为5,30,60min,以预嵌锂多壁碳纳米管极片作为负极,活性炭极片作为正极,组装成锂离子电容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多壁碳纳米管及电极极片进行表征分析,采用恒流充放电(GCD)和交流阻抗谱(EIS)研究预嵌锂多壁碳纳米管负极和未预嵌锂处理多壁碳纳米管负极锂离子电容器的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负极预嵌锂大幅提高了电容器充放电性能,对比未嵌锂多壁碳纳米管电容器,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100mA/g),能量密度提高400%.预嵌锂60min,电流密度100mA/g时,其比容量达到57F/g.在电流密度为100~3200mA/g范围内,其最高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分别达到90Wh/kg,4130W/kg.1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维持在85%以上,表现出良好的超级电容器性能.
推荐文章
负极预嵌锂对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锂离子
超级电容器
预嵌锂
能量密度
炭基锂离子电容器负极预嵌锂技术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容器
储能机制
负极材料
锂源
预嵌锂技术
以预锂化中间相碳微球为负极的锂离子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容器
非对称电容器
中间相碳微球
活性炭
预锂化
碳纳米管作为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电极的研究
碳纳米管
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
改性处理
频率响应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以预锂化多壁碳纳米管为负极的锂离子电容器性能
来源期刊 材料工程 学科
关键词 预嵌锂 负极 多壁碳纳米管 活性炭 锂离子电容器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5-152
页数 8页 分类号 O64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68/j.issn.1001-4381.2016.00149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玮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4 49 4.0 5.0
2 孙晓刚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72 496 14.0 20.0
3 刘珍红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6 43 4.0 5.0
4 邱治文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6 50 4.0 6.0
5 陈珑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5 50 4.0 6.0
6 蔡满园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6 50 4.0 6.0
7 聂艳艳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5 35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预嵌锂
负极
多壁碳纳米管
活性炭
锂离子电容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材料工程
月刊
1001-4381
11-1800/TB
大16开
北京81信箱-44分箱
1956-05-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558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70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