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更好实现可穿戴柔性电子的初期设计和试验验证,提出了一种基于“切割和粘贴”的柔性电子快速制备方法.首先,通过对比光刻工艺与喷墨打印工艺,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切割的微纳图案化工艺;接着,利用调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体的黏附力来控制能量释放率,将带图案的薄膜结构转印到弹性基底;然后,为保证金属电极与柔性基体间紧密贴合,采用PDMS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封装;最后,搭建了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对所加工柔性电极进行电生理测试与医疗探索.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柔性电子加工工艺相比,文章提出的工艺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可在10 min内完成整套工艺,同时制备的电子传感器件可以与皮肤保形接触且输出稳定信号,可为柔性电子的初期设计及后续产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推荐文章
柔性导电纤维在智能可穿戴装备中的研究进展
柔性电极
纳米纤维
复合导电材料
可穿戴设备
基于静电纺纳米纤维的柔性可穿戴 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静电纺纳米纤维
柔性可穿戴
压力传感器
研究及应用
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研究进展
聚二甲基硅氧烷
柔性应变传感器
可穿戴
基于仿生结构的柔性可穿戴外服舒适性评价
柔性可穿戴外服
结构设计
着装舒适性
主观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可穿戴柔性电子的快速制备与医疗应用
来源期刊 光学精密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可穿戴 快速转印 可调黏附力 柔性电子 心电图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生命科学仪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62-1369
页数 8页 分类号 TP368.33
字数 46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OPE.20192706.136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洪波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73 850 16.0 26.0
2 邱东海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5 11 2.0 3.0
3 张莹莹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6 3 1.0 1.0
4 张森浩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可穿戴
快速转印
可调黏附力
柔性电子
心电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精密工程
月刊
1004-924X
22-1198/TH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2-166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7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98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