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连续前瞻性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的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急诊行PCI术的住院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28 d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A组)81例和心血管事件组(B组)39例,记录A组和B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和血常规结果;观察并比较患者入院1、3、7、14 d时NLR、PLR的动态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PLR水平对术后28 d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预测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两组入院时一般资料比较,B组血糖(FBG)、病变血管≥2支例数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后不同时期两组NLR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时(1 d)NLR最高,随着时间的增加NLR值逐渐降低,B组入院后前7 d NLR值变化不明显,直到14 d出现明显降低.B组NLR值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A组(P<0.01).(3)入院后不同时期两组PLR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时(1 d)PLR最高,随着时间的增加PLR值逐渐降低,B组入院后前3 d PLR值变化不明显,7、14 d出现明显降低.B组PLR值除14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个时间点均高于A组(P<0.01).(4)ROC曲线结果显示:N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7 d时最大.以7 d NLR>5.75作为预测28 d心血管事件的临界点,敏感度为89.7%,特异度为82.5%.PLR的AUC以1 d(PCI术前)时最大,以1 d PLR>129.7作为预测28 d心血管事件的临界点,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79.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BG、病变血管、NLR、PLR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NLR、PLR是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急诊PCI术后近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检测NLR、PLR可用于患者PCI术后危险分层,及时给予临床干预.
推荐文章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预后不良
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
延续性护理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
PCI
动态血糖监测在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监测情况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妊娠期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妊娠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预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动态监测外周血NLR和PLR预测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的价值
来源期刊 广东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2-596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42.2+2|R587.1
字数 31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20/j.cnki.gdyx.201828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彦春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 6 36 2.0 6.0
2 张俊峰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 5 34 2.0 5.0
3 周星璇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3)
共引文献  (1422)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3(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4(1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医学
半月刊
1001-9448
44-1192/R
大16开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46-66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55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440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