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整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苦参具有以下量效特点.1)临床用量多在6~125 g.2)应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苦参最佳剂量.如苦参发挥清热燥湿功效时,治疗妇科疾病(带下病、痛经等)、心系疾病(心悸、胸痹等)、泌尿系统疾病(梦遗、淋证等),为6~60 g;祛风止痒,治疗皮肤疾病(湿疹、风疹、荨麻疹等),为8~30 g.3)为发挥苦参最佳功效,临床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燥湿常配伍龙胆草、栀子等,燥湿杀虫常配伍皂角、荆芥等.
推荐文章
HPLC检测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苦参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石斛的量效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石斛
量效
临床运用
配伍
阿胶的量效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阿胶
量效关系
临床应用
配伍
防风的量效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防风
临床应用
用量
配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苦参量效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来源期刊 吉林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苦参 量效关系 临床应用 配伍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量效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4-59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2
字数 36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463/j.cnki.jlzyy.2019.05.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向东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161 822 15.0 21.0
2 宋宁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10 14 2.0 3.0
3 樊俐慧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13 14 2.0 3.0
4 兰雨泽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10 14 2.0 3.0
5 白雅黎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10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苦参
量效关系
临床应用
配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中医药
月刊
1003-5699
22-1119/R
大16开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12-4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2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9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