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厥阴病病机为气血两虚、阴阳之气不足特别是下焦阳气不足,病性为虚寒.凡“阴阳气不相顺接”者便为厥阴病,厥阴病本证是上热下寒之证,吴茱萸汤证与当归四逆汤证非典型的厥阴病证,为厥阴杂病.厥阴病可转为阳明病、少阳病和少阴病,也可不传变,通过本身阴阳之气的恢复而在本经痊愈.厥阴病的痊愈以阳气恢复为主导,但是如果厥阴阳气回复太过则又生他变,最常见的为咽痛、脓血及下血.将厥阴病的本证、杂病、坏病和转入他经的方证分清,可知厥阴病治法为“辛苦酸甘”并用之法.
推荐文章
《伤寒论》寒温并用治法探述
伤寒论
寒温并用
治法
探述
论厥阴病与乌梅丸证
厥阴病
肝家郁
乌梅丸
金匮玉函经宋本
宋本伤寒论厥利呕哕附
论厥阴病
厥阴病
厥证
热厥
寒厥
脏厥
蛔厥
冷结膀胱关元
血虚寒凝
痰厥
寒热错杂、上热下寒
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气郁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寒热并用法的学术源流
寒热并用法
先秦两汉时期
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厥阴病治法乃“辛苦酸甘”并用之法
来源期刊 河南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厥阴病 《伤寒论》 “辛苦酸甘”法 当归四逆汤 吴茱萸汤 白头翁汤 瓜蒂散 茯苓甘草汤 张仲景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3-97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2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19.07.024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文华 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 11 16 2.0 3.0
2 王明炯 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 25 25 2.0 3.0
3 余钰 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8 1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厥阴病
《伤寒论》
“辛苦酸甘”法
当归四逆汤
吴茱萸汤
白头翁汤
瓜蒂散
茯苓甘草汤
张仲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中医
月刊
1003-5028
41-1114/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
36-40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7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87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