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12个北方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的抗寒性进行比较,并运用3种鉴定方法对其抗寒性进行明确划分,为北方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改良提供科学可靠的鉴定方法及优良的抗寒种质.[方法]以12个北方强冬性甘蓝型油菜为材料,通过观察记载冬前植株形态、统计田间越冬率、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测定冬前低温下生理指标和比较分析冬油菜春播后品种(系)间生长发育的差异、春化率的差异与抗寒性的关系,来比较分析品种间抗寒性的差异,接着运用LT50、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和春化差异比较的方法对参试材料的抗寒性强弱进一步进行了明确划分.[结果]参试材料在甘肃天水(34°60'N,海拔1 084-1 650 m)越冬率为92.1%-97.8%,北移至兰州(36°73'N、海拔1 517 m)和上川(36°03'N、海拔2 150 m),越冬率大幅度降低,兰州越冬率为36.0%-78.6%(地膜覆盖),上川越冬率仅为0-14.4%(地膜覆盖),甘肃农业大学新育成的16TS 309-4、16TS 306-3、16TS 309-10、15NS 45-4、2016 8(G)和2016TSG (10)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品系,平均越冬率为10.2%-14.4%(上川).上述品系越冬前植株生长习性趋于匍匐生长,心叶色和幼茎色呈黄绿色或紫色,叶片颜色深绿,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大于地上部,根冠比增加,介于0.23-0.95,且差异显著(P<0.05).低温条件下,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soluble protein)、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和游离脯氨酸(proline)含量相对较高,且LT50较低,在-13.4--5.7℃.冬油菜春播后,12个参试材料的田间春化率介于4.05%-87.65%,2016TS (G) 10春化率最低,为4.05%,小区平均株高为10.77 cm,未现蕾阶段的植株薹高10.50 cm,现蕾阶段的植株薹高17.10 cm,均为品种(系)间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化率与平均株(薹)高、成熟期植株所占比例和LT50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0-0.96,与越冬率、综合评价(D)值、CAT、POD、SP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6--0.63.[结论]在中国北方,冬油菜适时春播,可通过田间春化率的差异、植株生育时期的差异及平均株(薹)高的差异来评价冬油菜抗寒性的强弱.甘肃农业大学新育成的7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系,在北纬36°03',海拔2 150 m的地区可以越冬,抗寒性显著优于天油14和天油2288(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及新油23(新疆农业科学院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