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新疆零式果枝海岛棉棉铃以3室为主,株型紧凑,含絮力差的品种吐絮后掉絮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棉花采收困难.研究吐絮后掉絮现象成因,为海岛棉育种及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掉絮品种新335和含絮品种新海35号(CK)为材料,分析主要关联因素铃壳、棉瓣在脱水期形态变化入手,采用田间定点、室内性状测定及电镜扫描等方法,研究铃壳卷曲与棉瓣脱落之间的关系.[结果]海岛棉棉铃从开裂-掉絮分成7个阶段,吐絮后5d是掉絮的高发期,吐絮10 d,新335的含絮力(0.2N)低于新海35号(0.6N).铃壳结构方面,在吐絮3和5d.掉絮品种新335的铃壳卷曲率分别高于新海35号29.6%和29.3%,前者≥160°的铃壳夹角占14.4%,而后者仅占1.1%,差异极显著(P<0.01);在单瓣籽棉大小方面,新335的瓣长、宽、厚等均低于新海35号;在纤维结构上,吐絮10 d,新335纤维间索结、单根纤维的转曲等比新海35号少.在脱水速率方面,掉絮品种新335前3d铃壳脱水速率较新海35号高3.0、5.0、8.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7d后高出后者2.8个百分点.纤维脱水速率也呈现出相似趋势.[结论]掉絮与品种的铃壳结构、棉瓣大小及纤维堆叠三个因素有重要联系,吐絮期棉铃的快速脱水导致铃壳卷曲、夹角过大,加剧棉瓣支撑位的不足,以及棉瓣小、纤维间的抱合力差等因素,是新疆零式果枝海岛棉掉絮的主要原因.解决吐絮期掉絮应从适度松散果枝类型、提高铃重及衣分入手进行品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