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太阳能颗粒集热的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系统效率高,发展潜力巨大.本文应用更加精确的颗粒侧传热模型,构建了超临界CO2流化床换热器模型,以100 kW换热功率的换热器工况参数为基础,对传热管外径尺寸、管束数量、颗粒粒径和流化气体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CO2流动压损为0.01 MPa的条件下,优化后换热器的管束参数为管外径10 mm,壁厚2.9 mm,管束数量97根;选择小粒径颗粒时,临界流化速度较低、流量较小,可以有效降低气体热损失,提高换热器热效率和降低风机能耗,优化管束参数条件下,当颗粒粒径从100μm增至500μm时,气体热损失从70.32 W增至1176.00 W,热效率从99.93%降至98.84%,风机能耗从21.60 W增至405.97 W;流化气体入口温度从570℃提高到630℃,换热器热效率从98.52%提升至99.64%.
推荐文章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流化床换热器热偏差形成的流动基础
超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
流化床换热器
气固流动
传热
泡沫填充方式对管内超临界CO2流动换热的影响研究
超临界CO2
太阳能管式集热器
泡沫材料有效热导率
强化传热
基于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的塔式太阳能集热发电系统
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
太阳能热发电
吸热器
底循环
余热利用
循环流化床CO2吸收器捕集过程的数值模拟
循环流化床
CO2
捕集
吸收器
CO2去除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太阳能颗粒集热的超临界CO2流化床 换热器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热力发电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太阳能光热发电 超临界CO2 流化床 换热器 热效率 压力损失 风机能耗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太阳能发电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6
页数 7页 分类号 TK11+2
字数 42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666/j.rlfd.2019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岑可法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1286 23862 65.0 87.0
2 倪明江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197 3375 32.0 46.0
3 肖刚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40 168 6.0 11.0
4 陈博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8 27 2.0 5.0
5 应振镇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太阳能光热发电
超临界CO2
流化床
换热器
热效率
压力损失
风机能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力发电
月刊
1002-3364
61-1111/TM
大16开
陕西西安兴庆路136号
52-103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3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99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