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南方农业学报       
摘要: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地区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为利用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优良农艺性状、配制和选育优良品种(组合),提高油菜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从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征集的213份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供试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长江上、中、下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均为单株产量,分别为18.29%、18.91%和18.47%;变异系数最小的均为株高,分别为6.24%、6.44%和5.95%.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的农艺性状除上游的区域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株高、主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每果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上游和中游区域的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果长度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中游区域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上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中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每果粒数,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下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长度,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角果数.主成分分析可将上游和中游区域相关性状分为三大类,上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角果性状,贡献率分别为41.353%、15.186%和12.083%;中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和分枝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1.485%、22.004%和14.097%;下游区域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主序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2.393%、19.971%、16.035%和11.960%.[结论]在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影响长江上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主要性状是株高,中游区域主要是每果粒数,下游区域主要是主序长度.
推荐文章
长江流域主要甘蓝型油菜品种苗期耐湿性鉴定
甘蓝型油菜
耐湿性
湿害指数
基因型
长江流域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甘蓝型油菜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甘蓝型油菜裂角相关性状的遗传与相关分析
油菜
遗传效应
抗裂角指数
相关分析
福建省近年来育成春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春大豆
农艺性状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江流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来源期刊 南方农业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农艺性状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长江流域
年,卷(期) 2019,(10)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96-2204
页数 9页 分类号 S63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1191.2019.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梁材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62 455 12.0 17.0
2 张锦芳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55 361 10.0 16.0
3 李浩杰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52 389 11.0 17.0
4 蒋俊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4 109 6.0 9.0
5 郑本川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0 30 3.0 5.0
7 柴靓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6 68 5.0 7.0
8 崔成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3 53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3)
共引文献  (658)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7(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8(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2(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蓝型油菜
农艺性状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长江流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方农业学报
月刊
2095-1191
45-1381/S
大16开
196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5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