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陶瓷管上制备了钯复合膜,研究了超薄钯复合膜(2μm)在分离CO2/H2混合气的透氢性能,分析了原料气流速、温度、压力等对透氢性能的影响,并对CO2/H2分离中形成的积碳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623 K以下,CO2吸附是影响透氢性能的主要原因,而723 K以上,CO、H2O和积碳的影响是主要因素;原料流速越高,CO2/H2反应越弱,当流速为2000 mL/min以上时,CO2/H2的转化率很低;合适的CO2/H2分离温度范围为623~723 K,723 K以上CO2/H2反应较强,而623 K以下钯膜透氢量太低;原料侧压力越大,CO2/H2的转化率越高;经过CO2/H2分离实验后,钯膜上生成了表面碳、碳化钯、聚集碳及石墨碳.
推荐文章
CH4,CO2,CO对钯复合膜透氢性能的影响
钯复合膜
渗透
甲烷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N2优先渗透ZIF-8复合膜的制备及其CO2捕集
ZIF-8
二次生长
烟道气
CO2捕集
界面聚合制备含丙烯氧基团的复合膜用于CO2分离
分离
溶解选择
界面聚合
二氧化碳捕集
VSA-SA/PS固定载体复合膜的制备及其CO2/CH4分离性能
N-乙烯基-γ-氨基丁酸钠-丙烯酸钠共聚物 (VSA-SA)
CO2
复合膜
固定载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O2对钯复合膜透氢性能影响
来源期刊 热力发电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钯复合膜 混合气 透氢 CO2吸附 氢分离 积碳 燃料电池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氢能发电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2-148
页数 7页 分类号 TM911|TQ028
字数 41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666/j.rlfd.20190405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世森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基清洁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6 182 7.0 13.0
2 卢成壮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基清洁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0 0.0 0.0
3 程健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基清洁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9 77 4.0 8.0
4 张瑞云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基清洁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81 4.0 9.0
5 杨冠军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基清洁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钯复合膜
混合气
透氢
CO2吸附
氢分离
积碳
燃料电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力发电
月刊
1002-3364
61-1111/TM
大16开
陕西西安兴庆路136号
52-103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3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99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