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临床合理选择骨碎补品种、进一步开发利用相应药材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和相关文献资料,对骨碎补的基源植物进行本草考证,并对其炮制方法和药用功效的历史沿革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古代本草中记载的骨碎补基源植物包括槲蕨、中华槲蕨、骨碎补科骨碎补和知母等.经考证,骨碎补的基源植物是槲蕨,而中华槲蕨是骨碎补主要习用品,大叶骨碎补是地方习用品,骨碎补科骨碎补和知母则为伪品,不可混用.从古至今,骨碎补的炮制方法较多,除蒸制外,有炒制、焙制、姜制等方法;在辅料应用上,有姜、蜜、酒、盐、砂、土等.骨碎补活血止痛、温补肾阳、续筋接骨的功效从古至今一直沿用,现代《中国药典》还增补了"外用消风祛斑,外治斑秃、白癜风"的外用功效主治.但对骨碎补的研究仍缺乏系统性,其品种复杂、临床使用混乱的现状仍有待改善.当务之急要全面掌握骨碎补在全国各地使用品种情况,澄清混乱品种,进行系统品种整理和鉴别,确保用药合理、安全.
推荐文章
斑蝥炮制的历史沿革
斑蝥
炮制
历史沿革
山药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
山药
炮制
历史沿革
综述
砂仁的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砂仁
炮制
历史沿革
现代研究
玄参炮制历史沿革的探析
玄参
炮制
历史沿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骨碎补的本草考证及炮制、药用历史沿革
来源期刊 中国药房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碎补 本草考证 炮制 药用功效 历史沿革
年,卷(期) 2019,(1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讲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5-172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1
字数 49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9.12.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陆树刚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 78 792 16.0 24.0
2 尹子丽 云南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 26 47 4.0 4.0
3 谭文红 云南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 27 57 5.0 6.0
4 朱常成 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药物研究院 7 8 2.0 2.0
5 冯德强 云南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 15 71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碎补
本草考证
炮制
药用功效
历史沿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房
半月刊
1001-0408
50-1055/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78-33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241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1730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