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造口状态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镇痛模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本研究经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E2018026).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性别不限;(2)经组织学明确诊断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经过CT或者MR证实存在局部复发或转移;(3)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疼痛评分≥4分,需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早期恶性肿瘤;(2)研究者认为可能存在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不良精神状态;(3)对阿片类药物超敏反应或过敏性反应.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科进行综合治疗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有无进行肠造口分为造口组和无造口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造口状态、疼痛部位、有无肠梗阻以及疼痛特点、镇痛药物的选择、镇痛剂不良反应的处理.疼痛的评估采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和NRS疼痛评分.疼痛的治疗主要为强阿片类药物;不耐受阿片类的患者首次用药进行阿片类药物滴定,滴定药物包括盐酸吗啡片、羟考酮和吗啡针.疼痛控制稳定后,换缓释制剂维持治疗,缓释制剂包括硫酸吗啡缓/控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芬太尼透皮贴.镇痛治疗效果的评价需同时满足NRS评分≤3分、爆发痛<3次/d及持续3 d以上.采用χ2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造口组和无造口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对比造口组与无造口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疼痛特点、镇痛药物选择和应用缓泻剂预防或治疗便秘的情况,应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造口状态对镇痛治疗以及缓泻剂使用的影响.结果 共计123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纳入研究.男性79例,女性44例,中位年龄51岁.造口组52例,包括回肠造口30例,结肠造口22例;无造口组71例.造口组中,40例(76.9%)疼痛部位为腹盆腔疼痛;无造口组中,44例为(62.0%)为其他部位疼痛.造口组和无造口组患者治疗前NRS疼痛评分中位数分别为5.7分和5.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治疗后则分别降为2.1分和2.3分,两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92).镇痛治疗有效者共计111例(90.2%),造口组49例(94.2%),无造口组62例(87.3%),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202).在镇痛维持治疗中,选用芬太尼透皮贴者造口组更多[34.6%(18/52)比9.8%(7/71)];而选用口服缓释制剂者以无造口组更多[78.9%(56/71)比61.5%(32/52)](χ2=10.023,P=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造口状态(OR=0.290,95%CI :0.102~0.824,P=0.009)和疼痛部位(OR=5.691,95%CI :1.709~18.948, P=0.005)是影响一线维持治疗药物选择的独立因素.123例患者在维持镇痛治疗中,98例有缓泻剂使用与否的记载,其中46例使用了缓泻剂预防或治疗便秘,造口组应用缓泻剂的比例(21.2%,11/52)明显低于无造口组(49.3%,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7,P=0.008).影响缓泻剂使用与否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造口状态(OR=2.621,95% CI:1.033~6.687,P=0.045)和年龄(OR=0.281,95% CI :0.123~0.684,P=0.010)是影响缓泻剂使用与否的独立因素.结论 造口可影响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癌痛治疗模式;有造口的年轻患者,不需要预防性使用缓泻剂.
推荐文章
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对药物临床试验认知的质性研究
消化道肿瘤
晚期肿瘤
药物临床试验
认知
质性研究
光动力疗法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护理
光动力疗法
消化道肿瘤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造口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镇痛模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造口 阿片类药物 缓泻剂 镇痛模式
年,卷(期) 2019,(1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9-1164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37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9.12.01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285)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造口
阿片类药物
缓泻剂
镇痛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月刊
1671-0274
44-1530/R
16开
广州市员村二横路26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
46-185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51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570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