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明确混合分解过程中凋落物的相互影响对于深入分析混合分解非加和效应的真实结果和产生机制,据此评价混合分解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指导混交造林和纯林混交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以云杉(Picea asperata)及拟与其混交的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灰楸(Catalpa fargesii)、太白杨(Populus purdomii)、杜仲(Eucommia ulmoides)和秦岭槭(Acer tsinglingens)等6种树种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当年凋落物,采用分解袋法在室温(20-25℃)恒湿条件下进行为期180 d的室内模拟针阔混合分解试验.测定混合分解过程中针阔凋落物分解残留量的动态变化,以及与分解密切相关的土壤蔗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动态,分析凋落物在混合分解过程中彼此影响的机理,并据此选择适宜的阔叶树种对云杉纯林进行混交改造.结果表明,(1)混合分解非加性效应及凋落物间的相互影响均随分解的进行趋于明显.至分解试验结束时,杉×桦混合促进彼此分解(分解率分别提高8.67%和8.11%);杉×楸混合显著促进云杉分解(分解率提高7.83%),同时显著抑制灰楸分解(分解率降低11.50%),但整体呈加性效应;杉×杨和杉×槭混合促进太白杨和秦岭槭分解(分解率分别提高3.11%和15.89%);杉×杜混合则抑制杜仲分解(分解率降低13.33%);上述结果与Olson模型拟合计算结果有所差异.(2)混合分解对土壤蔗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的非加和性影响与其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一致.总之,某些情况下混合分解的总体非加和效应因凋落物间相互促进或抑制而无法被检测,但鉴于不同凋落物分解特征的差异,混合后其对彼此分解的影响仍可能干扰林地物质循环.仅从引入阔叶树种后应不妨碍林地凋落物分解的角度考虑,除杜仲外,其他4种阔叶树种均适宜于云杉纯林改造.
推荐文章
不同林地凋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微生物量C、N的影响
凋落叶混合分解
土壤微生物量C、N
动态变化
华南4种乡土阔叶树种枯落叶分解能力
乡土阔叶树种
枯落叶
人工林
分解速率
养分释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云杉与阔叶树种新鲜凋落叶混合分解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纯林 混合分解 相互影响 混交改造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5-244
页数 10页 分类号 S714.2|X173
字数 916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8)
共引文献  (130)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6(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8(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1(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3(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4(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19)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1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7(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纯林
混合分解
相互影响
混交改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