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浙江临床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率交界患者采用绝对时相(收缩末期)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可行性.方法 从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中选取病例共48例,心率波动范围65~80次/min,其中A组24例采用绝对时相250~400ms扫描,B组24例采用相对时相R-R间期35%~55%扫描.两组均采用自动管电压和自动管电流技术,A组扫描一个beat,B组采用智能心动周期扫描.图像首先采取自动化最佳舒张期或收缩期重建模式,不满意后行绝对时相重建和(或)心电编辑.主观评价采用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制度的15分段法.客观评价采用美国心脏协会改良分段法,测量节段有右冠状动脉近段(RCA-p)、左主干(LM)、前降支近段(LAD-p)、回旋支近段(LCX-p),以该CT值的标准差SD作为图像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统计两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组的ED均值0.67(0.39,1.19)mSv,B组的ED均值2.33(1.39,4.19)mSv,两组辐射剂量有统计学意义(Z=-5.94,P<0.01).A组1、2、3、4分的血管段数分别为3(0.83%)、4(1.11%)、78(21.67%)、275(76.39%);B组1、2、3、4分的血管段数分别为0(0%)、17 (4.73%)、88(24.44%)、255(70.83%),两组图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6,P=0.07).A组的SNR=21.93(9.13,49), CNR=19.7(8.21,45);B组SNR=21.52(8.06,56.9),CNR=19.04(6.12,51.5),两组客观图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 P=0.53).结论 心率交界患者采用绝对时相(收缩末期)扫描,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较大地减少辐射剂量.
推荐文章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低辐射剂量策略
低辐射剂量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影像质量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辐射剂量的技术研究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低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低剂量冠状动脉CT成像的策略及进展
低剂量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剂量降低技术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脏
冠状血管
辐射剂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绝对时相对心率交界患者降低CT冠状动脉成像辐射剂量的价值研究
来源期刊 浙江临床医学 学科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 绝对时相 辐射剂量
年,卷(期) 2019,(8)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9-1041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冠状动脉血管
绝对时相
辐射剂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临床医学
月刊
1008-7664
33-1233/R
大16开
199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882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