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SBA-15为模板,正丙胺为碳源,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将碳源引入SBA-15的孔道,采用纳米刻蚀路线合成介孔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 氮气吸附脱附和透射电镜(TEM)表征表明,介孔碳具有大的孔径和孔容.在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罗丹明B溶液中加入在不同碳化温度下制得的介孔碳1 mg/L,其中700℃下焙烧的介孔碳吸附180 min后,饱和吸附量为212 mg/g.通过离心可将吸附后的介孔碳与溶液分离.
推荐文章
介孔材料SBA-15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
介孔分子筛
SBA-15
吸附
应用
HMS介孔分子筛表征及吸附铅(Ⅱ)离子性能
HMS
介孔分子筛
表征
二价铅离子
吸附
短通道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与水蒸气吸附性能
介孔二氧化硅
低温煅烧
吸附性能
模板剂脱除方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介孔碳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广州化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介孔碳 吸附 离心分离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科学实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1,82
页数 3页 分类号 O613.71
字数 158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东江 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129 434 9.0 14.0
2 田喜强 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70 224 8.0 12.0
3 董艳萍 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64 186 7.0 11.0
4 赵宏吉 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7 11 2.0 3.0
5 姬静怡 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介孔碳
吸附
离心分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州化工
半月刊
1001-9677
44-1228/TQ
大16开
广州市石井石潭路潭村桥东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355
总下载数(次)
68
总被引数(次)
564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