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长期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措施导致沿淮区域砂姜黑土耕层变浅、下表层(10~30 cm)容重增加、土壤养分不均衡等问题凸显,限制了小麦-玉米周年生产力的提高.耕作和秸秆还田措施合理的搭配组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8年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1)玉米季免耕-小麦季免耕秸秆不还田(N);2)玉米季深耕-小麦季深耕秸秆不还田(D);3)玉米季秸秆免耕覆盖还田+小麦秸秆免耕覆盖还田(NS);4)玉米季秸秆免耕覆盖还田+小麦季秸秆深耕还田(DS).通过分析作物收获后不同土壤深度(0~60 cm)总有机碳(TOC)、颗粒态碳(P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态碳(KMnO4-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并结合小麦-玉米的周年产量变化,以期获得培肥砂姜黑土的最佳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长期免耕措施(N),DS处理能够提高0~30 cm土层TOC、POC、MBC、KMnO4-C等组分含量和CPMI;而NS措施仅提高土壤表层(0~10 cm)TOC、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和CPMI;2)DS处理显著提升了小麦-玉米的周年生产力,其麦玉的周年产量均值分别比N、D和NS处理高出14.7%、12.9%和8.5%;3)MBC和KMnO4-C对于耕作和秸秆还田措施都是较为敏感指示因子.总的来说,玉米季小麦秸秆覆盖还田+小麦季玉米秸秆深耕还田(DS)是改善沿淮地区砂姜黑土土壤碳库、提高小麦-玉米周年产量的一种有效农田管理模式.
推荐文章
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砂姜黑土
氮肥水平
理化性质
作物产量
周年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耕作方式
砂姜黑土
土壤养分
有机碳
籽粒产量
黑土活性有机碳库与土壤酶活性对玉米秸秆还田的响应
秸秆还田
黑土活性碳库
碳库管理指数
土壤酶活性
春玉米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碳库及玉米小麦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作物 耕作 秸秆 土壤碳库 作物产量
年,卷(期) 2019,(14)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118
页数 7页 分类号 S-3
字数 55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9.14.01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3)
共引文献  (337)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9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2(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3(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4(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1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1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2(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13(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4(3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5(35)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6(1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作物
耕作
秸秆
土壤碳库
作物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工程学报
半月刊
1002-6819
11-2047/S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8-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03
总下载数(次)
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