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明确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组成及优势种,为病原菌致病机制、抗性育种及茎腐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2017年采集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3个省(河北、河南、山东)的玉米茎腐病样本850份.通过形态学、通用引物和特异引物对病组织分离物进行鉴定,并采用上述引物直接检测病组织.整合分析分离物鉴定法和组织分子检测法的结果以确定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及优势种;分析主要病原菌在各省间以及同一省份不同年度的检出率,揭示主要病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分析单个样本中病原菌的检出率,探讨多种病原菌的共存模式.[结果]有667份样本检测出真菌或卵菌,占总样本的78.47%;年度间样本检出率存在差异,2014年的检出率不足50%,而2015-2017年的检出率相近,均高于90%.在所有样本中共检出20属46种真菌或卵菌,其中镰孢菌(Fusarium spp.)的检出率最高,为89.96%,包括禾谷镰孢复合种(F.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厚垣镰孢(F.chlamydosporum)、亚粘团镰孢(F.subglutinans)、尖镰孢(F.oxysporum)、黄色镰孢(F.culmorum)、藤仓镰孢(F.fujikuroi)、变红镰孢(F.incarnatum)、木贼镰孢(F.equiseti)和茄镰孢(F.solani)11个种;腐霉菌(Pythium spp.)的检出率为34.18%,包括芒孢腐霉(P.aristosporum)、禾生腐霉(P.graminicola)、棘腐霉(P.acanthicum)、孤雌腐霉(P.amasculinum)和寡雄腐霉(P.oligandrum)5个种.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芒孢腐霉和层出镰孢为4种主要病原菌,检出率依次为62.07%、46.93%、29.09%和28.04%,其中拟轮枝镰孢为优势种.各省之间,上述4种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拟轮枝镰孢在河北省的检出率为73.98%,明显高于该菌在河南省和山东省的检出率;禾谷镰孢复合种在3个省的检出率相近;层出镰孢和芒孢腐霉在山东省的检出率分别为35.78%和34.31%,均高于在其他两省的检出率.同一省份不同年度上述4种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呈动态变化,其中任何一种病原菌均有可能上升为优势种.进一步分析表明,单个样本中可以检测出一种或多种病原菌,检测出1种菌的样本占38.38%,检出2种和3种病原菌的样本分别占29.24%和19.04%;2种及以上病原菌共存以镰孢菌和腐霉菌、镰孢菌和镰孢菌模式为主.[结论]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茎腐病主要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芒孢腐霉和层出镰孢,其中拟轮枝镰孢为优势种;拟轮枝镰孢在河北省的检出率最高,层出镰孢和芒孢腐霉在山东省的检出率最高,禾谷镰孢复合种在3个省的检出率相近;单个样本中存在多种病原菌共存的模式.
推荐文章
黄淮海区夏玉米高产稳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黄淮海区
夏玉米
高产稳产
规范化生产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季的干旱风险
干旱
综合风险
危险性
脆弱性
防灾减灾能力
黄淮海粮食主产区县域农田水利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黄淮海粮食主产区
县域农田水利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茎腐病主要病原菌及优势种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黄淮海地区 病原菌检测 优势种 镰孢菌 腐霉菌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272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9.02.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1)
共引文献  (108)
参考文献  (4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68)
二级引证文献  (1)
194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茎腐病
黄淮海地区
病原菌检测
优势种
镰孢菌
腐霉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