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与长春新碱联合使用致神经毒性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建库至2018年8月期间的国内外医药数据库报道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与长春新碱联合使用致神经毒性的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个案报道35例,未成年患者为22例(62.9%),应用伊曲康唑的患者为27例(77.2%).神经毒性的临床表现以胃肠道反应(34.2%)、电解质异常(16.7%)和颅脑神经病变(14.9%)为主.神经毒性大多发生在第一剂和第二剂长春新碱药物使用之后(68.6%),痊愈的时间以1~4周为主(44%).结论 临床联合使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与长春新碱药物时,未成年患者以及联合使用伊曲康唑(相比其他三唑类)的患者更容易产生神经毒性,神经毒性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严重,恢复的时间也较长,建议尽量避免使用.
推荐文章
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抗真菌药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的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
治疗药物监测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真菌感染
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检测
唑类抗真菌药物
合成方法
氟康唑
中间体物质
曲霉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曲霉菌
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
Cyp51
Cdr1B
串联重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与长春新碱联用致神经毒性的文献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南药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长春新碱 神经毒性 文献分析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药品不良反应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6-95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69.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39/j.issn.1672-2981.2019.06.03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静 97 318 10.0 14.0
2 张永 50 237 9.0 14.0
3 曾缘缘 3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6)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长春新碱
神经毒性
文献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南药学
月刊
1672-2981
43-1408/R
大16开
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
42-29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28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61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