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伤寒杂病论》对于郁病证治等各方面统筹兼顾,治病必本于阴阳,但明虚实,便别阴阳,郁病实证多痰瘀为患,具体有三阳合病,气郁化火、湿痰阻滞、凝痰结气、湿热蕴毒、血败浊生,其治则泻其有余;虚证多五脏气血亏虚,具体有肝肾气逆、心肾气虚、心脾气虚、血亏脏燥、肝阴不足、胃热扰心、心肺阴虚,其治补其不足;虚实夹杂使得疾病较为复杂,太阳水气内陷,少阳枢机不利、血弱气尽、邪犯少阳、心气亏虚、痰浊蒙窍、营卫虚弱、热客肌肤、心阳衰微、阴寒上乘;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郁者通之.《伤寒杂病论》原意深奥,须细查精详,才能机圆法活,娴熟于临床.
推荐文章
《伤寒杂病论》寒热错杂证辨治规律探析
寒证
热证
寒热错杂证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基于《伤寒杂病论》结胸证探析胸痹证治规律
《伤寒杂病论》
结胸证
胸痹
证治规律
《伤寒论》暑病证治规律研究
伤寒论
暑病/中医药疗法
证治规律
研究《伤寒杂病论》与辨治疑难杂病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疑难杂病
理论体系
整体认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伤寒杂病论》郁病证治规律
来源期刊 环球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病证 规律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71-137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22
字数 36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1749.2019.09.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昌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103 490 13.0 18.0
2 潘赐明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23 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寒杂病论
病证
规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球中医药
月刊
1674-1749
11-5652/R
大16开
北京东四西大街46号
80-726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7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46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