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认知湖泊蓝藻水华灾害对连通河道的影响强度及其变化因素,以太湖梅梁湾连通河道梁溪河为例,在夏季水华期开展河道蓝藻颗粒物及氮磷和溶解氧等水质指标的逐日监测,结合河道水质指标空间变化调查,以及同期流量、 温度和风场特征等水文气象因子数据,分析湖泊蓝藻水华物质对连通河道水质的影响特征.结果发现,夏季蓝藻水华暴发期间,水华颗粒物能够随水流大量进入连通的河道,进入河道的藻颗粒通量总量可观,夏季3个月梅梁湾进入梁溪河的蓝藻水华颗粒物总量达到9733 t,与当年全湖的工程打捞量相近;由湖泊进入连通河道的水华颗粒物通量日变化很大,夏季调查期间进入梁溪河的藻颗粒通量介于75~496 t·d-1,平均值为105 t·d-1,通量大小主要受水文气象条件控制,水量、 温度、 风向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携带大量蓝藻水华颗粒物的湖水进入河道后,在显著改善城市河道水体溶解氧、 氨氮等指标的同时,也显著增加了河道颗粒态氮、 磷等营养盐含量,对溶解态氮磷的影响较小;空间上,因蓝藻颗粒物带来的氮、 磷浓度随离湖距离增加而下降,水体叶绿素浓度也迅速下降,汇入7 km之后的运河后,蓝藻颗粒物基本分解,水体颗粒态藻体叶绿素a含量由刚入河的152.93μg·L-1下降到1.99μg·L-1.结果表明,受蓝藻水华问题困扰的湖泊对周边河道水质影响也很大,河湖连通过程尽管能有效缓解湖泊的湖泛灾害,解决城市河道黑臭的问题,但是对河道的营养盐等指标会产生较大影响;管理上应因河道和湖泊不同的保护目标,充分考虑湖泊水华情势及水文气象因素,制定机动灵活的调水方案,优化湖泊及河道的水生态服务功能.
推荐文章
湖泊蓝藻水华数字化预警系统构建探讨
蓝藻
富营养化
预警系统
数学模型
监测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
浅水湖泊
富营养化
蓝藻水华
机理
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暴发预警监控技术简述
富营养化
蓝藻水华
预警监控
蓝藻水华衰亡对沉积物碳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沉积物碳库
有机碳
蓝藻
碳循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湖泊蓝藻水华对连通河道水质的影响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蓝藻水华 黑臭河道 水质 调水工程 气象条件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3-613
页数 11页 分类号 X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27/j.hjkx.20180404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6)
共引文献  (820)
参考文献  (4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7)
二级引证文献  (6)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6(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7(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8(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9(4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0(3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1(3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2(3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3(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4(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5(2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6(1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7(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蓝藻水华
黑臭河道
水质
调水工程
气象条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
月刊
0250-3301
11-1895/X
16开
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市2871信箱)
2-82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6
总下载数(次)
54
总被引数(次)
231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