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深海声道条件下,海水折射效应会使得声场出现会聚效应;在不完全声道条件下,深海海底对声场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在中国南海海域收集到的一次深海声传播实验数据,研究了深海不完全声道环境下的海底反射对声传播的影响.实验观测到不同于深海会聚区的海底反射会聚现象,在直达声区范围内的海底地形隆起可导致海底反射会聚区提前形成,并使得部分影区的声强明显提高.由于不平坦海底和海面的反射破坏了完全声道环境下的会聚区结构,在60 km范围内存在两个海底反射会聚区,会聚区增益可达10 dB以上,同时在11 km附近的影区和51 km附近形成高声强区域.当接收深度与声源深度相同时,第二会聚区的增益高于第一会聚区.在第一会聚区内,随着接收深度的增加,声线到达结构趋于复杂,多途效应更加明显.使用抛物方程数值分析结合射线理论对深海海底反射会聚区现象产生的物理原因进行了分析解释.研究结果对于声纳在深海复杂环境下的性能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深海海底山环境下声传播水平折射效应研究
深海
海底山
水平折射
射线理论
拖曳声源深度起伏对深海会聚区声传播损失测量的影响
会聚区
声传播损失
拖曳声源
深度起伏
Argo资料
深海大深度声场垂直相关特性
垂直相关
深海声场
振荡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深海海底反射会聚区声传播特性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会聚区 海底反射 多途结构 传播损失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电磁学、光学、声学、传热学、经典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0-192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67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8.2018176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仁和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71 780 17.0 27.0
2 张鹏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220 1605 21.0 32.0
6 李整林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42 187 8.0 13.0
7 吴立新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25 100 5.0 9.0
8 秦继兴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14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会聚区
海底反射
多途结构
传播损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