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化疗药可导致造血干细胞耗竭及骨髓微环境紊乱,产生骨髓毒性反应.陈信义教授为主的学术团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提出,“毒瘀骨髓”是化疗骨髓毒性反应的关键病机.本文从化疗药毒直中骨髓,毒聚骨髓不得逾越而成瘀和毒瘀骨髓新血不得生化的角度来阐述化疗导致“毒瘀骨髓”的理论基础;基于“毒瘀骨髓”理论,详细论述从祛髓瘀、通髓络、生髓血、生髓络等方面,应用祛瘀生新法指导临床以达到化生新血、改善骨髓造血功能、舒缓骨髓毒性反应的目的.“毒瘀骨髓”学说的建立可以弥补许多文献对化疗骨髓毒性反应源于脾肾亏虚、气血不足的血液学损害观点的不足,丰富了中医对化疗药导致骨髓毒性反应的认识,并可指导用药,多层面舒缓骨髓毒性反应,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推荐文章
奥沙利铂化疗所致毒性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奥沙利铂
化疗
毒性反应
护理
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病人局部毒性反应临床观察
锁骨下静脉置管
外周静脉留置针
肿瘤治疗
局部毒性
奥沙利铂化疗致病人神经毒性反应的护理
奥沙利铂
神经毒性反应
化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毒瘀骨髓”理论舒缓化疗骨髓毒性反应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化学治疗 骨髓毒性反应 “毒瘀骨髓” 祛瘀生新法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82-138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0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19.07.3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侯丽 124 872 17.0 25.0
2 李潇 31 160 8.0 12.0
3 陈信义 269 3315 30.0 44.0
4 李冬云 85 792 16.0 25.0
5 田劭丹 52 483 12.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8)
共引文献  (174)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2(1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化学治疗
骨髓毒性反应
“毒瘀骨髓”
祛瘀生新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64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