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索黄土丘陵山地不同覆盖措施下的土壤水分变化,在陕北米脂山地建立野外大型土柱,土柱表层覆盖有早熟禾、苜蓿、柠条、枣树、刺槐5种植被和石子、树枝、白膜、黑膜地布4种非植被以及裸地,共10个处理,研究各覆盖措施10 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全年变化和垂直变化.2017-2018年观测结果分析得出:植被覆盖中,土壤含水率早熟禾最高,刺槐最低.裸地受降雨补给明显,11月下旬土壤储水量增加277.2 mm,为该地区同时期降雨量的3.85倍.非植被覆盖全年土壤含水率均高于裸地,从大到小依次为白膜>黑膜地布>石子>树枝.各处理0~0.6m土层土壤含水率全年变化较大,土壤含水率在植物休眠期随时间变化规律表现为倒“U”形.0.6~2.6 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小,受降雨影响小,2.6~6 m土层白膜覆盖土壤含水率最高,刺槐含水率最低,平均值为5.77%,接近枣树的凋萎系数.6~10 m土层土壤含水率不受当年降雨影响.相对于裸地,白膜覆盖土壤水分蓄积效果最好,刺槐水分亏缺最严重.采用非植被覆盖对于浅层土壤水分蒸发的抑制作用明显.采用石子、树枝和薄膜覆盖,能增加表层土壤含水率,其中白膜比黑膜对土壤干层的修复效果更好;生育期,各生草覆盖和枣树自身生长需要消耗大量水分,土壤水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非植被覆盖2.6~6m土层,白膜覆盖土壤储水量增加了156.34 mm,降雨利用率达到49.5%.休眠期,生草覆盖、枣树和裸地的降雨入渗深度均达到2.6m,休眠期是土壤水分消耗的关键时期,黑膜覆盖冬季保水效果较白膜覆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