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而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直接影响尿液的形成.普罗布考是具有很强抗氧化作用的降血脂药,其可以通过提高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具有较好的组织或细胞保护作用.但目前尚未见关于普罗布考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引起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损伤影响的报道.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对HK-2 OGD/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为老药新用开辟新思路.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9月,取HK-2,常规培养至完全贴壁后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OGD/R组、OGD/R+25μmol/L普罗布考组、OGD/R+50μmol/L普罗布考组、OGD/R+100μmol/L普罗布考组.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OGD/R组、OGD/R+25μmol/L普罗布考组、OGD/R+50μmol/L普罗布考组、OGD/R+100μmol/L普罗布考组进行OGD/R模型的建立,之后OGD/R组不予处理,OGD/R+25μmol/L普罗布考组、OGD/R+50μmol/L普罗布考组、OGD/R+100μmol/L普罗布考组分别加入25、50、100μmol/L普罗布考;分别于12、24、48 h时,计算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确定普罗布考最佳作用时间与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取HK-2,常规培养至完全贴壁后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OGD/R组(建立OGD/R模型)、普罗布考组(给予最佳作用浓度的普罗布考)、OGD/R+普罗布考组(建立OGD/R模型后给予最佳作用浓度的普罗布考);于普罗布考最佳作用时间,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检测各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谷胱甘肽(GSH)水平、GPX4水平.结果 OGD/R组、OGD/R+25μmol/L普罗布考组、OGD/R+50μmol/L普罗布考组、OGD/R+100μmol/L普罗布考组12、24、48 h时细胞增殖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OGD/R+50μmol/L普罗布考组、OGD/R+100μmol/L普罗布考组24、48 h时细胞增殖活性高于OGD/R组、OGD/R+25μmol/L普罗布考组(P<0.05).OGD/R+50μmol/L普罗布考组、OGD/R+100μmol/L普罗布考组24、48 h时细胞增殖活性高于本组12 h时(P<0.05).由于用药原则为在相似的作用下,一般选择较低浓度及较短作用时间,因此采用50μmol/L普罗布考作用24 h进行后续实验.OGD/R组悬浮细胞增多,细胞皱缩体积减小,失去正常形态,折光性减弱;普罗布考组细胞形态结构正常,贴壁完整;OGD/R+普罗布考组悬浮细胞减少,细胞折光性较好.OGD/R组、OGD/R+普罗布考组LDH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普罗布考组、OGD/R+普罗布考组LDH活性低于OGD/R组(P<0.05);OGD/R+普罗布考组LDH活性高于普罗布考组(P<0.05).OGD/R组、OGD/R+普罗布考组MD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普罗布考组、OGD/R+普罗布考组MDA水平低于OGD/R组(P<0.05);OGD/R+普罗布考组MDA水平高于普罗布考组(P<0.05);OGD/R组GPX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普罗布考组、OGD/R+普罗布考组GPX活性高于OGD/R组(P<0.05);OGD/R+普罗布考组GPX活性低于普罗布考组(P<0.05).OGD/R组GSH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普罗布考组、OGD/R+普罗布考组GSH水平高于OGD/R组(P<0.05).OGD/R组GPX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普罗布考组、OGD/R+普罗布考组GPX4水平高于OGD/R组(P<0.05).结论 普罗布考对OGD/R引起的HK-2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机制是通过激活GPX,尤其是提高GPX4水平,直接或间接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过度产生.
推荐文章
普罗布考减轻氧糖剥夺/复氧小鼠睾丸支持细胞损伤
Ferroptosis
支持细胞
FPN
GPXs
脂质过氧化
SIRT1减轻缺氧复氧肾小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肾小管上皮细胞
炎症因子
SIRT1
缺氧复氧
SB203580对缺氧/复氧损伤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SB203580
凋亡
缺氧/复氧
肾小管上皮细胞
蛋白激酶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的建立
缺氧
复氧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普罗布考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氧糖剥夺/复氧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学科
关键词 缺氧 再灌注损伤 普罗布考 氧糖剥夺/复氧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年,卷(期) 2019,(1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11-2216,2222
页数 7页 分类号 R364.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3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龚淼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26 90 6.0 8.0
2 杨洪娟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33 189 7.0 11.0
3 李明明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26 164 7.0 11.0
4 孙利军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14 58 4.0 7.0
5 任广伟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23 110 6.0 9.0
6 牛哲莉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15 89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氧
再灌注损伤
普罗布考
氧糖剥夺/复氧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全科医学
旬刊
1007-9572
13-1222/R
大16开
199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368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