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血浆F(1+2)和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组,并在溶栓治疗后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溶栓较好组(37例)和溶栓较差组(23例);选择健康体检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入组后先实施常规治疗,并于发病6 h内给予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治疗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情况,比较治疗组、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D-二聚体含量及治疗各时间段(1、2、3、6、12、24、48、72、96 h)治疗组患者血浆F(1+2)和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结果 治疗后,溶栓较好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较差组(P<0.05).溶栓治疗前,治疗组血浆F(1+2)、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治疗后,溶栓较好组F(1+2)水平峰值为治疗后2 h,溶栓较差组为治疗后6 h,溶栓较好组F(1+2)峰值后水平均低于溶栓较差组(P<0.05).溶栓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均在溶栓治疗后2h达峰值,且两组达峰值后均下降,其中溶栓较差组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较溶栓较好组平缓(P<0.05).结论 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时动态监测血浆F(1+2)和D-二聚体水平,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有一定预测作用,同时可根据其动态变化情况调整阿替普酶用量,对颅内出血有一定预防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时血浆F(1+2)和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
来源期刊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凝血酶原片段1+2 D-二聚体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111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3.33
字数 174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明 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3 3 1.0 1.0
2 姜永宁 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2 1 1.0 1.0
3 田威娜 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3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15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梗死
静脉溶栓
凝血酶原片段1+2
D-二聚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月刊
1001-5248
12-1198/R
大16开
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1号
18-10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67
总下载数(次)
1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