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6世纪末,福建南洋侨商将甘薯带回家乡种植成功并迅速广泛推广,成为我国甘薯作物域外引入与传播的主要路径之一.徐光启1608年撰著的《甘薯疏》开启了我国甘薯科学的先河,为我国早期甘薯作物成为重要的粮食来源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现代甘薯科学技术的发展,分为20世纪上半叶发展起始阶段、下半叶全面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阶段3个主要阶段.《中国甘薯栽培学》等专著的出版对甘薯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49—2018年,我国发表甘薯专业中文期刊文献23592篇.1999—2018年,我国产出甘薯学位论文593篇.
推荐文章
中国甘薯主要亲本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甘薯
育种亲本
遗传多样性
ISSR标记
甘薯玉米间作对土壤性质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甘薯
间作
土壤养分
酶活性
产量
广西现代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对策
现代农作物种业
科技创新
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广西
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
科技发展
中国
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
科技文明
发展经历
近代科学
信息时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甘薯作物的域外引入与科技发展
来源期刊 江苏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甘薯 徐光启 甘薯学科 甘薯科技
年,卷(期) 2019,(24) 所属期刊栏目 专论与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5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31.022
字数 64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5889/j.issn.1002-1302.2019.2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戴起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62 685 15.0 23.0
2 汪翔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30 158 6.0 11.0
3 秦建军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15 96 6.0 9.0
4 易中懿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24 97 6.0 9.0
5 陆建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10 40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薯
徐光启
甘薯学科
甘薯科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农业科学
半月刊
1002-1302
32-1214/S
大16开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28-10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28
总下载数(次)
53
总被引数(次)
10997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