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世纪初新史学兴起,学界掀起了改造旧史的风潮,于是新式通史的编撰,成了当时史学革新的首要问题。然而在新的学科体制之下,随着分科治学、学术专门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到了二三十年代,通史研撰在总体上日趋边缘、遭到冷落。自1930年代中后期起,由于时局剧变,许多学者又对撰写通史产生各种新的认识和评价。综论清季民国半个世纪通史编撰的发展历程,其中不能不提及吕思勉与他所编著的中国通史。
推荐文章
中国通用航空:问题、原因及对策
通用航空
问题
原因
对策建议
陈勉籍贯为宁都九磜考证
磜陈勉
籍贯
宁都
九(際)
武华山
视频技术革命的发展特点分析及前景预测——中国通信技术革命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通信技术
视频技术革命
网络电视
数字电视
三网融合
统一通信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国现代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吕思勉与中国通史编撰
来源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吕思勉 学科体制 中国通史 综论 新史学 二三十年代 认识和评价 专门化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9
页数 3页 分类号 I2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波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0 64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吕思勉
学科体制
中国通史
综论
新史学
二三十年代
认识和评价
专门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月刊
11-4116/C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
2-465
出版文献量(篇)
502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