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宏观审慎这一概念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被广泛讨论并运用.2016年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在我国正式取代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成为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新主力.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中实行的资本充足率高标准 、日常管理代替时点管理以及定价行为都有可能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造成挤压.但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商业银行现状,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并未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造成实质性挤压.在对该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商业银行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的转型和创新提出了三点对策:(1)强化资本管理,确保资本充足率;(2)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发展表外业务;(2)促进金融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推荐文章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
流动性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实证分析
成因
实证分析
对策
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
新常态
商业银行
流动性
影响因素
相关对策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探索
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
规避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商业银行流动性挤压程度分析
来源期刊 现代商贸工业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流动性挤压 银行转型
年,卷(期) 2019,(16) 所属期刊栏目 财经管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96
页数 2页 分类号 F23
字数 31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6.04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陈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11 20 2.0 4.0
2 林晨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8 4 1.0 1.0
3 包先焰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5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0)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流动性挤压
银行转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商贸工业
旬刊
1672-3198
42-1687/T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
38-450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300
总下载数(次)
201
总被引数(次)
11253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