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最基本动机,而思维活动总是围绕着问题的出现而进行的。教师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为思维中心,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思维,对技术动作的主动探究,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使其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对新技术动作练习、实践体验的好胜心,形成主动研究的学习动机。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所学内容的本身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唤起其积极性,点燃求知的欲望。如投掷垒球教学的投准练习时,教师突破以往的先讲解示范,后学生练习的传统方法,先创设问题情境:学习解放军,你们手握的垒球就是反坦克导弹,请你们在规定的距离外,用自己认为命中率较高的发射方式(投掷姿势),比较准确地击中敌人在行进中的坦克(坦克用纸皮箱绘制成,教师用绳拉动,使其较慢地匀速行进),狠狠地打击侵犯我们家园的侵略者,保卫祖国(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情景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高涨情绪,主动进入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由练习。结果学生的投掷姿势多种多样:有用力挥臂投掷的(投掷的准确性很难掌握);有抛掷的(力度较难掌握);有运用手腕、指力投的(比较准确)等等,但命中率普遍较低。学生练习积极,气氛非常活跃,充分发挥了的创新精神,体现了学生的运动智力。同时,因为只有少数人能击中目标,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射方式(投掷姿势)是否最佳产生质疑。质疑的产生是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的驱动力,是促进学生积极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推动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的源头。
推荐文章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我见
备课
语言
练习
游戏
论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小学体育
教学质量
策略
素质教育
新课改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构建
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构建策略
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思考
中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人文教育
融合
渗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期刊 新纪实·学校体音美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思维 体育课堂 教学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00144-00144
页数 1页 分类号 G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素珍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思维
体育课堂
教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纪实·学校体音美
月刊
2095-3003
42-1809/I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8号
出版文献量(篇)
4269
总下载数(次)
28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