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历史已然证明,分处亚欧大陆两端的中俄确实互为伟大邻邦,彼此合作,并肩前行,被赋予更广泛内涵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亚太乃至全球的和平、安全和稳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32年后的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仅仅几十个小时后,苏联和中国先后宣布与对方建交,并互派尼古拉·罗申和王稼祥担任驻对方国家首任大使。这其中,一位名叫谢尔盖·列昂尼多维奇·季赫文斯基的苏联外交官不仅在10月1日当天登上天安门城楼,观摩开国大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苏建交的“传言人”和“见证者” 季赫文斯基没有公开的故事
来源期刊 新民周刊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中苏建交 大使馆 国民党 外交部 国民政府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年,卷(期) 2019,(3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3
页数 5页 分类号 D822.351.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苏建交
大使馆
国民党
外交部
国民政府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民周刊
周刊
1008-5017
31-1802/D
16开
上海市威海路755号38楼
4-658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052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131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