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痤疮灵颗粒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腹部两侧的皮脂腺出现增生的45只金黄地鼠作为本次动物实验的模型.将这些金黄地鼠分为痤疮灵颗粒大剂量组(n=12)、痤疮灵颗粒小剂量组(n=9)、安体舒通组(n=10)、对照组(n=14).在痤疮灵颗粒大剂量组金黄地鼠的胃内灌注10 g/kg的痤疮灵颗粒,在痤疮灵颗粒小剂量组金黄地鼠的胃内灌注5 g/kg的痤疮灵颗粒,在安体舒通组金黄地鼠的胃内灌注10 g/kg的安体舒通,在对照组金黄地鼠的胃内灌注10 g/kg的生理盐水.然后比较四组金黄地鼠腹部两侧皮脂腺斑的面积、皮脂腺腺体的层数及组织形态.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安体舒通组金黄地鼠、痤疮灵颗粒小剂量组金黄地鼠、痤疮灵颗粒大剂量组金黄地鼠腹部两侧皮脂腺斑的面积均更小,P<0.05.治疗后,与安体舒通组金黄地鼠相比,痤疮灵颗粒小剂量组金黄地鼠、痤疮灵颗粒大剂量组金黄地鼠腹部两侧皮脂腺斑的面积均更小,P<0.05.痤疮灵颗粒大剂量组金黄地鼠、痤疮灵颗粒小剂量组金黄地鼠、安体舒通组金黄地鼠腹部两侧皮脂腺的腺层均较少,为1~2层,其皮脂腺的腺体出现萎缩,排列较为松散,液化囊的数量较多.对照组金黄地鼠腹部两侧皮脂腺的腺层较多,为2~3层,其皮脂腺的腺体呈叶状分布,其中部分腺体较为饱满,排列紧密,个别腺体出现液化,腺囊较小.结论:痤疮灵颗粒可以有效地抑制金黄地鼠皮脂腺的增生,调节其内分泌.
推荐文章
清热消痤颗粒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组织形态影响的研究
清热消痤颗粒
金黄地鼠
皮脂腺斑
组织结构
痤疮饮颗粒抗金黄地鼠侧腹部皮脂腺斑的研究
痤疮饮颗粒
金黄地鼠
皮脂腺斑
不同工艺黄白痤疮膏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组织结构的影响比较
黄白痤疮膏
金黄地鼠
皮脂腺斑
平均光密度
累计光密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痤疮灵颗粒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组织形态的影响
来源期刊 当代医药论丛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痤疮灵颗粒 皮脂腺增生 金黄地鼠 动物实验
年,卷(期) 2019,(21)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与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15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85
字数 163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束昇阳 江苏省中医院药学部 4 16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痤疮灵颗粒
皮脂腺增生
金黄地鼠
动物实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当代医药论丛
半月刊
2095-7629
22-1407/R
大16开
吉林市船营区解放中路华南小区27号楼3单元24号
12-314
201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531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647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