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文化和欧洲或欧美文化既处于一种完全相反的关系之中,又处于一种完全可比的框架内.在中国人那里,那些类似于西方抽象逻辑、"论辩术"或纯粹"存在论"的东西也是单纯的"游戏",亦即西方意义上的"诡辩术".逻辑首先就是关于形式正确性的学说,但它对于中国人而言只能在其具有伦理的、实践的意义时才会被认真对待.由古希腊哲学家从根本上规定了的"存在论"问题尽管也见于中国,但只是作为一种毫无结果和结论的"游戏".这和中国"拒绝二分"的思维方式与真理形态有关."白马非马"论揭示出了汉语表达的"存在论两可",它又构成了语言的"存在论无差异"的前提.中国思想最为深切关心的事情是"名""物"相符.这一问题与亚里士多德形上学所处理的实体和偶性关系问题有同有异.
推荐文章
巴门尼德存在论研究
巴门尼德
存在论
存在
思维
现象
本质
模棱两可化学
模棱两可
化学
教学
情绪对两可图认知加工影响的ERP研究
成功-失败操纵
情绪
两可图
认知加工
事件相关电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公孙龙"白马非马"辩看汉语的存在论两可
来源期刊 思想与文化 学科
关键词 公孙龙 亚里士多德 存在论两可 存在论无差异 汉语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经典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3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公孙龙
亚里士多德
存在论两可
存在论无差异
汉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思想与文化
半年刊
16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