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极低级变质作用对年轻造山带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成为地质学家探讨的热点领域.文章以中国东北地区南缘石炭—二叠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特征.通过对兴蒙造山带东段林西—乌兰浩特地区二叠纪地层的伊利石结晶度、b0值和多型等参数进行测试分析发现,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在0.175~0.47之间,大多数集中于0.25~0.35,平均值为0.30;样品b0值主要在9.0155~9.0316? 之间,平均值为9.0249?;伊利石多型主要为2M1.以上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林西组和哲斯组主要经历了葡萄石-绿纤石相的极低级变质作用,变质温度200~370℃,压力为中压,同时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结合二叠系生烃期研究和区内广泛发育的白垩纪侵入体推测,二叠系极低级变质作用可能发生在早白垩世,且与岩体侵入导致的地温梯度升高有关.
推荐文章
内蒙古乌兰浩特沙巴尔吐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重新划分
林西组
烃源岩
乌兰浩特
沙巴尔吐
内蒙古东部中上二叠统烃源岩地化特征与生烃潜力评价
哲斯组
林西组
有机质丰度
生物标志化合物
生烃热模拟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锡林浩特
同位素
矿层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蒙古林西—乌兰浩特地区二叠系极低级变质作用与生烃潜力
来源期刊 地质力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极低级变质作用 伊利石 二叠系 兴蒙造山带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1-284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511.5
字数 106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0.26.02.02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3)
共引文献  (323)
参考文献  (3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8(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4(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6(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8(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9(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1(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3(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极低级变质作用
伊利石
二叠系
兴蒙造山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力学学报
双月刊
1006-6616
11-3672/P
16开
北京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2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65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