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灶排烃特征及供烃模式不明,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针对存在的问题,基于录井、测井资料,运用岩心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及典型油气藏剖面解析等多种手段,结合烃源岩埋藏史和热史,明确了烃源岩排烃特征、烃源灶演化及供烃模式.认为烃源灶由早期“单灶为主”演化到后期南北部“双灶供烃”,两期排烃使油气在空间上广泛分布,存在3种源-藏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煤、炭质泥岩和泥岩的排烃门限深度分别是2 000m(R.为0.68%),2 100 m(R.为0.70%)和2 150 m(R.为0.72%);3种烃源岩达到排烃门限后均会经历一段快速排烃的过程,之后排烃速率持续下降;泥岩的排烃效率低于炭质泥岩和煤.2)侏罗纪末和白垩纪末黄骅南部最大排烃强度(21.00×108 m3和22.77×108 m3)远大于黄骅北部(2.96×108 m3),古近纪末北部最大排烃强度(58.09×108 m3)与南部(78.26×108 m3)差距减小,现今南北部基本一致(98×108 m3和89×108 m3).3)天然气成因判别和油源对比证实煤系源岩供气层位分布于奥陶系、二叠系、中生界和古近系,原油聚集于奥陶系、二叠系和中生界;存在“源下”、“源内”和“源上”油气藏,对应不同的供烃模式,源内岩性油气藏为勘探潜在目标.
推荐文章
黄骅坳陷中生代构造运动对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生烃演化的控制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中生代
构造运动
岩浆活动
晚古生代
煤系烃源岩
生烃演化
一次生烃
延长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气田
晚古生代
烃源岩
生排烃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干酪根类型
济阳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生烃演化
济阳坳陷
中生代
烃源岩
生烃演化
煤系
沉积体系
油气藏形成条件
有机质类型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排烃特征与排烃史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烃源岩
排烃门限
生烃潜力
排烃史
古地温特征
排烃高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灶排烃特征及供烃模式
来源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排烃模式 排烃强度 烃源灶 供烃模式 黄骅坳陷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7-380
页数 14页 分类号 TE12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贤正 64 965 20.0 28.0
2 付立新 29 350 9.0 18.0
3 蒲秀刚 56 768 17.0 24.0
4 赵长毅 19 462 11.0 19.0
5 刘海涛 75 357 10.0 16.0
6 李宏军 16 59 4.0 7.0
7 杨润泽 1 0 0.0 0.0
8 李传明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6)
共引文献  (439)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3(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4(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5(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3(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4(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5(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6(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7(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8(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9(1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煤系烃源岩
排烃模式
排烃强度
烃源灶
供烃模式
黄骅坳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1964
32-1152/TD
大16开
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内
28-73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0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779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