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间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的重要农作措施,通过对不同行比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中作物干物质积累速率和积累量以及产量的计算,分析2种作物干物质分配规律、种间竞争能力以及边际效应的强度和范围,探讨间作种植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机理.[方法]试验以4种不同行比的玉米大豆间作(6M6S、6M3S、3M6S、3M3S)为研究对象,设置2种作物的单作(CKM、CKS)为对照,分析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间作系统产量和生物量组成,采用每一行(依次从玉米和大豆的交接行向内记为第I行、第II行和第III行)取样的方法,计算边际效应和茎叶输出量、输出率和贡献率.[结果]在2年试验中,4个间作处理的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CKM,其中6M6S、3M6S处理的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高于CKS.间作提高了玉米全生育期和大豆分枝前期、分枝后期、鼓粒期、成熟期时的干物质积累速率.2年试验中,6M6S、6M3S、3M6S和3M3S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达到CKM的73.9%、88.7%、52.8%、65.5%,大豆产量分别达到CKS的26.1%、11.3%、47.2%、34.5%,其产量土地当量比(LERYMS)分别为1.31、1.23、1.33、1.13,玉米对大豆的产量种间相对竞争力分别为0.44、0.47、0.45、0.46.间作提高了玉米I行、II行和III行,大豆II行和III行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与积累量,而降低了I行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和积累量.2年试验中,间作玉米的I行、II行、III行的单株产量分别为CKM的151.43%、138.51%、130.83%,间作大豆的I行、II行、III行的单株产量分别为CKS的90.22%,104.16%、109.03%.2年试验中作物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均在吐丝期(盛花期)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的玉米叶、玉米茎、大豆茎叶的输出量平均分别为15.70 g/plant、27.64 g/plant、7.43 g/plant,输出率平均分别为22.80%、44.23%、19.61%,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4.99%、26.28%、27.79%.[结论]玉米和大豆间作提高了作物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提高了茎叶干物质输出量,提高了土地当量比,其中玉米的贡献大于大豆.不同行比配置对间作的边际效应有影响,间作玉米中I、II、III行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依次降低,间作大豆则依次升高.相比于其他间作处理,3M6S处理土地当量比最高,是最有利于发挥间作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间作模式.
推荐文章
不同供氮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干物质 积累和氮素吸收动态模拟
玉米/大豆间作
干物质累积
氮素吸收量
间作优势
Logistic模型
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氮肥运筹
产量
干物质积累
玉米
玉米-大豆套作
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大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玉米
大豆
间作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边际效应及其系统效益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边际效应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土地当量比
年,卷(期) 2020,(10)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71-1985
页数 15页 分类号
字数 83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0.10.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允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122 2659 27.0 48.0
2 赵德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3 0 0.0 0.0
3 李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6 33 2.0 5.0
4 元晋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0 0.0 0.0
5 侯玉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5)
共引文献  (336)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7(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8(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9(2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2(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3(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4(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5(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6(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7(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大豆间作
边际效应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土地当量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