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喜马拉雅造山带大地震活动频繁,影响着长达2500km的人口密集地带.2015年尼泊尔廓尔喀地震(MW7.8)发生在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上,为陆陆碰撞带断裂活动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观测资料.我们使用覆盖整个余震区的近震台站地震波形数据对MHT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HT沿构造走向呈现清晰的横向变化,在主震区存在低喜马拉雅断坡,而在余震区东部变得更深且倾角更加平缓.余震区以东MHT界面上的地震波速表现为高速异常,可能与印度板块基底隆起的俯冲结构有关,余震区以西同样存在地震波速异常.MHT的总体形态结构变化控制了廓尔喀地震的破裂长度.
推荐文章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与喜马拉雅弧的历史地震研究
尼泊尔8.1级地震
震源力学机制
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
历史地震
喜马拉雅造山带地震活动及其相关地质灾害
喜马拉雅造山带
地震活动
构造意义
地质灾害
2015年尼泊尔8.1级大地震前后喜马拉雅带地震活动图像演变
尼泊尔地震
地震应变能释放
地震空段
地震围空区
地震危险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的横向变化控制2015年尼泊尔廓尔喀地震的破裂长度
来源期刊 世界地震译丛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32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79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3238.2020.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国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48 468 11.0 20.0
2 江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7 65 3.0 7.0
3 L.Bai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 0 0.0 0.0
4 S.L.Klemperer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 0 0.0 0.0
5 J.Mori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 0 0.0 0.0
6 M.S.Karplus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 0 0.0 0.0
7 L.Ding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 0 0.0 0.0
8 H.B.Liu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 0 0.0 0.0
9 G.H.Li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 0 0.0 0.0
10 B.W.Song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 0 0.0 0.0
11 S.Dhakal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地震译丛
双月刊
1003-3238
11-2368/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5号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