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睡眠剥夺方法建立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可行性并构建系统性评价体系.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每组12只.模型组采用每天随机14~16h睡眠剥夺方法进行干预,连续6周;正常对照组大鼠不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及体重系数,采用超声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效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与每搏输出量(SV),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运动总路程、平均速度以及进入中央区域次数,并检测凝血功能、舌象的色彩分析及脉搏幅度,检测血浆/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烟碱型胆碱受体α1(chmα1)、三磷酸腺苷(ATP)与二磷酸腺苷(ADP)含量以及心脏、血管病理结果.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运动总路程、平均速度下降,进入中央区域次数增加,力竭游泳时间缩短,体重明显下降,血浆ACTH水平降低,血清chmα1水平升高,心功能LVEF、CO、SV、CI均下降,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增加,血清ATP含量降低,而ADP含量增加(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舌象表现为红、红/绿、红/蓝、洋红色至绿色范围与黄色至蓝色范围值显著降低,脉搏幅度降低(P<0.05或P<0.01).两组大鼠的心脏与血管组织病理未发生改变.结论 睡眠剥夺方法可以成功建立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以主症、兼症、舌象、脉象为系统的评价体系对证候模型建立具有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冠心病病人恢复期气虚血瘀证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与验证
冠心病
气虚血瘀证
心电图
列线图模型
脊髓损伤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合理性评价
脊髓损伤
气虚血瘀
补阳还五汤
红核脊髓束
养心氏片对气虚血瘀证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慢性心肌缺血
养心氏片
气虚血瘀证
保护作用
胸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来源期刊 中医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气虚血瘀证 证候模型 睡眠剥夺 模型评价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9-234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49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88/j.11-2166/r.2020.03.0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114)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虚血瘀证
证候模型
睡眠剥夺
模型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杂志
半月刊
1001-1668
11-2166/R
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698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297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253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