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CO2-原油混相带对CO2驱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尚未提出合理的混相带表征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组分数值模拟,对CO2-原油混相带形成机理与表征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混相带的形成受CO2与原油间的汽化-凝析作用主导,混相带形成之后的演化主要受水动力弥散作用影响;将油气界面张力等于0.1 dyn/cm的等值线作为混相带后缘,将油相中CO2含量为0.2的等值线作为混相带前缘,混相带宽度等于无因次混相带面积与混相带前缘包络线的长度之比;随着累积注入量的增大,在混相带前缘突破之前,混相带宽度逐渐增大,但增速会逐渐减慢,在混相带前缘突破之后到混相带后缘突破之前,混相带宽度迅速下降,之后趋于平稳.基于混相带的准确表征,可为开展混相带调控改善CO2驱开发效果提供基础.
推荐文章
CO2-原油体系发泡特性实验研究
二氧化碳
石油
泡沫
分离
降压
搅拌
判断CO2混相段形成时机的方法
混相段彤成时机
稳定发展过渡带
最小稳定注入量
混相驱
CO2与原油混相及非混相条件下渗流机理差异
CO2
原油
混相
非混相
驱替实验
组分
渗流特征
CO2细管驱油实验混相动态特征表征方法
细管实验
CO2驱油
混相动态特征
表征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O2-原油混相带形成机理与表征方法
来源期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CO2驱 混相带 形成机理 宽度 组分模拟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机理实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61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357.45
字数 398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0.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季迎春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18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3)
共引文献  (67)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5(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6(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7(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8(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O2驱
混相带
形成机理
宽度
组分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双月刊
1009-9603
37-1359/TE
大16开
山东省东营市聊城路3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8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22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