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浓度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否发展为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12月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就诊的CHB患者107名,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同时参考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考虑,将入组患者分为慢性乙肝组(59例)和乙肝肝硬化组(48例),此为实验队列.同时选取2018年8-11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CHB患者133例,分为慢性乙肝组(97例)和慢性乙肝肝硬化组(36例),此为验证队列.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并收集患者血清通过ELISA方法检测GP73浓度,计算无创血清学诊断方法GPR得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采用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两组间选择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血清GP73浓度与肝脏炎症程度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与是否发生肝硬化的相关性.建立ROC曲线,计算血清GP73含量在诊断肝硬化中的cut-off值.结果 两队列中慢性乙肝肝硬化组年龄(P1=0.012,P2=0.000)、总胆红素(P1=0.015,P2=0.000)、碱性磷酸酶(P1=0.013,P2=0.000)、血小板计数(P1=0.012,P2=0.001)、肝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P1=0.000,P2=0.000)、GPR(P1=0.000,P2=0.000)、GP73(P1=0.000,P2=0.026)数值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P73浓度与谷丙转氨酶(P1=0.012,P2=0.010)、谷草转氨酶(P1=0.000,P2=0.000)、总胆红素(P1=0.000,P2=0.000)具有相关性,与是否发生肝硬化密切相关(r1=0.846,P1=0.000;r2=0.591,P2=0.000).ROC曲线显示三种无创指标诊断乙肝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LSM(AUC1=0.844,AUC2=0.730)、GPR(AUC1=0.922,AUC2=0.724)、GP73(AUC1=0.991,AUC2=0.870),相较而言GP73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血清中GP73浓度与抗病毒治疗CHB肝脏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具有提示肝硬化发生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