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XRD、HRTEM、XPS以及SEM/EDS等手段对配合煤大生产焦炭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了焦炭基质中碳质微晶结构、碳与氧等元素的结合形态,以及矿物质在焦炭基体中的存在形态,揭示了焦炭的本征结构.结果 表明,焦炭中碳质结构是由结构规整的类石墨微晶和形状结构不规则的无定形炭构成,其中类石墨层片大小约为4 nm,堆叠厚度约为1.9 nm,且空间排列较为有序.碳与氧的结合形式主要是碳氧单键,其次是羧基和羰基,碳氧键合对焦炭中的类石墨微晶结构有一定的破坏,从而对焦炭的反应性(CRI)、反应后强度特性(CSR)产生影响.焦炭中的灰分主要有SiO2和“A1-Si-金属元素”两种矿物形式存在,且复合氧化物熔点较低,在焦炭基质中呈现球状形态.
推荐文章
优化焦炭粒级的配煤结构研究与调整
焦炭
粒级分布
配煤
40 kg试验焦炉
7.63 m焦炉
炼焦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对焦炭显微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
炼焦煤
镜质组反射率
焦炭
显微结构热
性能
配煤参数与焦炭质量
配煤理论
配煤参数
焦炭质量
煤焦油组分分离与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煤焦油
组分
分离
分析
结构鉴定
研究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工业配煤焦炭中复杂微结构、组分及其化学状态分析
来源期刊 新型炭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焦炭 碳质材料 微晶 化学组元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5-322
页数 8页 分类号 TQ127.1+1
字数 540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胜利 123 1355 20.0 34.0
2 曹银平 14 56 5.0 7.0
3 胡中杰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5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焦炭
碳质材料
微晶
化学组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型炭材料
双月刊
1007-8827
14-1116/TQ
16开
太原市165信箱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8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81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