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角膜胶原交联术已被证明可以延缓或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特别是在疾病的早中期.但研究也显示经胶原交联术后,圆锥角膜仍有一定几率继续进展.交联术后继续进展的影响因素包括:交联术后进展的诊断标准、手术方式(是否保留上皮、核黄素的给药方式、紫外线照射时长与模式)、年龄、锥顶位置、术前Kmax值、揉眼与过敏等.一般认为,阻止进展效果依次为去上皮交联法、离子导入法交联、促渗剂交联,Dresden法优于快速交联法,高龄患者优于低龄患者,锥顶位于角膜中央的圆锥角膜优于周边型圆锥角膜,术前低Kmax者优于术前高Kmax者,无揉眼过敏者优于有揉眼过敏者,可作为临床干预及预后评估的参考.
推荐文章
胶原交联技术在眼表疾病的研究进展
胶原交联
眼表疾病
应用
圆锥角膜行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角膜微结构的变化
圆锥角膜
共焦显微镜
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
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研究进展
角膜胶原交联
圆锥角膜
核黄素
巩膜胶原交联防治病理性近视的研究进展
病理性近视
高度近视
巩膜交联
京尼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圆锥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进展的影响因素
来源期刊 国际眼科纵览 学科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胶原交联术 交联术后进展 影响因素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8-244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0.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庆延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 21 78 5.0 8.0
7 梁登峰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圆锥角膜
角膜胶原交联术
交联术后进展
影响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眼科纵览
双月刊
1673-5803
11-5500/R
大16开
北京市崇内大街后沟胡同17号
2-609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01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67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