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神经形态计算(类脑计算)以其自适应学习、高并行计算和低功耗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解决冯.诺依曼(von Neumann)瓶颈的方法之一.实现神经形态计算的重要前提是开发能模拟生物突触行为的神经突触器件.电学神经突触器件是首先发展起来的神经突触器件,但是它们在统筹考虑带宽、连接、密度等因素下的整体优化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近年来,把光引入神经突触器件,研制光电神经突触器件,为神经突触器件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对神经突触器件而言,光不仅具备电难以实现的高带宽、低串扰、低功率和无延迟等特性,还可以直接模拟视觉等至关重要的神经行为.光电神经突触器件作为基于光电集成的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有望有力促进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神经形态计算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光电神经突触器件的基本性能和类别,展示了已经实现的光电神经突触器件的模拟应用,并展望了今后光电神经突触器件的发展.
推荐文章
听神经病及亚型听突触病:声音编码与突触研究进展
听神经病
听突触病
毛细胞声音编码
突触功能
基因
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突触可塑性
蛋白
研究进展
神经胶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突触
神经元发生
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α-突触核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光电神经突触器件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学科
关键词 光电神经突触器件 突触可塑性 能耗 氧空位离化与去离化 载流子俘获与释放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评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2-912
页数 2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德仁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80 1513 20.0 31.0
2 皮孝东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11 3.0 3.0
3 王越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 409 10.0 20.0
4 李雅瑶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4)
  • 参考文献(1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4)
  • 参考文献(1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光电神经突触器件
突触可塑性
能耗
氧空位离化与去离化
载流子俘获与释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月刊
1674-7267
11-5846/N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9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30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