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制备共载左旋多巴和姜黄素 protocells 纳米粒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以介孔二氧化硅为内核,脂质双分子层为外膜,制备共载左旋多巴和姜黄素 protocells 纳米粒.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纳米粒的形貌、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 Zeta 电势进行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制备纳米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测定;采用透析袋法对所制备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进行考察;应用粒径、Zeta 电势、载药量等指标对所制备纳米粒的室温贮存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制备的载左旋多巴和姜黄素 protocells 纳米粒粒径分布均一性好、粒子表面呈电负性、平均粒径为(210.9 ± 2.8)nm、PDI 为(0.201 ± 0.011).其中左旋多巴的载药量为(20.28 ± 0.43)%、包封率为(10.14 ± 0.22)%;姜黄素的载药量为(1.97 ± 0.01)%、包封率为(98.32 ± 0.01)%.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该纳米粒 48 h 姜黄素累计释放率为59.2%,且可有效阻止左旋多巴的泄漏,降低其在循环系统中的暴露量.稳定性结果表明左旋多巴和姜黄素在protocells 纳米粒中稳定性良好.结论 载左旋多巴和姜黄素的 protocells 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及所预期的释放性能.
推荐文章
左旋多巴咀嚼片的制备
左旋多巴
咀嚼片
处方
左旋多巴微囊制备工艺的研究
左旋多巴
微囊
液中干燥法
左旋多巴胃漂浮片的制备
左旋多巴
胃漂浮片
正交实验
左旋多巴合成研究进展
左旋多巴
全化学合成
植物提取
生物转化
代谢工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左旋多巴和姜黄素共递送protocells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学科
关键词 左旋多巴 姜黄素 Protocells 纳米粒 体外评价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2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64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713X.2020.0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桂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制剂室 10 30 2.0 5.0
2 刘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制剂室 11 21 3.0 4.0
3 周文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制剂室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左旋多巴
姜黄素
Protocells
纳米粒
体外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双月刊
1673-713X
11-5512/R
大16开
北京市天坛西里1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9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23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