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物质性议题在传播与媒介研究中愈发受到瞩目,但面对不同的理路,始终缺乏对“什么是物”这一问题的论析.“物向本体论”作为在本体论层面处理该问题的重要取径之一,亦鲜有针对性研究.这一源自海德格尔思想传统的哲学论述对整个西方现代哲学和后现代理论逐一批驳,指出用关系、网络、事件、行动、话语、文本、杂交等替换掉“物”的做法具有严重弊端.作为物向本体论的创始人,哈曼主张以“扁平本体论”的视角看待万物,提出“物”的四重结构,及其不可还原为“构成要素”与“影响”的基本原则与界定方式,将“物”自身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意涵凸显出来.此种关于“物”的理解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广泛影响.媒介哲学如何与思辨哲学对话,并对社会理论、实践产生影响,在城市化与新技术浪潮下的中国,亦可从中获得启发.
推荐文章
一种利用RDF(S)建立本体论的方法
本体论
RDF(S)
命名空间
公理
本体论在Web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本体论
信息检索
语义
概念
本体论哲学视野中的群众路线
本体论
共产党员
群众路线
本体论追求中的绝对意识
绝对意识
本体论
终极关怀
终极存在
终极解释
终极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反还原论与媒介哲学:哈曼的“物向本体论”初探
来源期刊 新闻大学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哈曼 物向本体论 媒介 物质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传播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52
页数 17页 分类号 G20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骆世查 6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8)
共引文献  (133)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17)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9(20)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2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2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哈曼
物向本体论
媒介
物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闻大学
月刊
1006-1460
31-1157/G2
大16开
上海市邯郸路440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内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18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21844
论文1v1指导